科学

周一, 31 1月 2011 12:54

传统家宴赋予多重内涵 礼制传承兼味道极致(图)

给本文评个分吧
(0 票)


魏文帝说过,“五世长者知服食”,意思是只有富贵的世家才懂得吃穿。

  在中国的人文传统里,家宴被赋予了身份、礼制、情感等等多重内涵,尤其是在钟鸣鼎食之家,家宴更富有仪式感。

  人生的盛宴

  一部《红楼梦》,就是一部长篇的家宴风流画卷。在曹雪芹的笔下,这些甜腻气息充盈的生活方式,散发着永恒的审美气息:四时节令要有户外活动以应节气,有了好花好菜也要做花会蟹会,众人过生日还要凑份子大小上下热闹一阵,则尽是赏心乐事;赏心乐事不能不饮酒,要听曲唱戏、玩酒令掷骰子,击鼓传花讲笑话;有趣的像王熙凤要斑衣戏彩;有才华的像林黛玉、薛宝钗、史湘云等,要赛诗以作神仙之会,末了还要评出优次,誊录成稿,流传到大观园外面去。

  数十场家宴是全书的一条主线,文采风流,情爱悲喜,都在家宴的餐桌上上演。赏心乐事谁家院,良辰美景奈何天,今朝有酒,今朝醉了罢。在这个最好亦是最坏的时代,当人们的生活日益简单化和快餐化,大观园里的铺排场面再也无法寻味,但在梦萦深处,当下的新贵们,无疑也都渴望着铺陈一场人生的豪华家宴。

  味道的极致

  古人的家宴,是极讲究的,台湾作家高阳在谈吃专著《古今食事》中,讲到清代扬州的盐商吃鲥鱼,“出水入锅”“从江边挑行灶,蒸到宴前上桌”,这样分秒必争,是为追求极端的新鲜。

  光绪年间,一位叫谭瑑青的祖籍广东世家子弟,每晚只做3桌谭家菜,当时的达官贵人们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。这样的高端私人晚宴绵延至今,席间并非觥筹交错,但美食美酒美景美器自成风景,燕尾香肩珠光宝气笑语盈盈,矜贵与优雅气息弥漫着,生活在此刻化为纯私飨。

  恩·施拉格这位精品酒店之父一直坚持:“如果人人都拥有,那就不能再称之为奢华。”这个全球都在定制美味的时代,新贵阶层不再会仅仅满足于使用2000元一斤的土豆以及20万港币的白地菇,而是对高端家宴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。用餐环境的独到、食材挑选的考究、厨师水平的纯正、定制服务的高端,四方面都成为了高端私人晚宴的必要考量条件。

  礼制的传承

  在《红楼梦》大大小小的家宴中,规矩是第一位的。贾母永远排在第一尊贵地位,而作为老太太宠爱的贾宝玉、林黛玉,则充分随喜了这样的尊贵地位:在所有的家宴上,这二位永远陪侍在贾母左右,从没有动摇过。

  在整个贾府,是非常讲究忠孝悌的;而对于奴才下人的仁慈恩惠,也是非常重视的。一句话,不能坏了名声,不能坏了排场,不能“看着不像”咱们家的规矩。《红楼梦》中的家宴跟清河县富户西门庆的家宴,规格不同,高下有别。而这高下,一在乎规矩,一在乎风雅。规矩有礼教制度的规矩,也有人情家风的传统。

  时代变迁,斗转星移,家宴文化所传承的尊卑有序、礼义孝廉从来都不曾改变,是对中国人处世哲学最集中的注解。

  家宴之礼

  《礼记·礼运》说:“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”;《礼记·曲礼》载:“共食不饱,共饭不择手。毋搏饭,毋放饭,毋流歌,毋咤食,毋啮骨,毋反鱼肉,毋投与狗骨,毋固获,毋扬饭。饭黍毋以箸,毋捉羹,毋刺齿。”这段话的大意是讲:大家共同吃饭时,不可只顾自己吃饱。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,就要检查手的清洁。不要用手搓饭团,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,不要喝得满嘴淋漓,不要吃得啧啧作声,不要啃骨头,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,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。不要传递食物,也不要簸扬着热饭,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,不可以大口囫囵地喝汤,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。不要当众剔牙齿,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。

  座次“尚左尊东”,“面朝大门为尊”。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,末席为最低者;首席未落座,都不能落座,首席未动手,都不能动手,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,再饮。(胡莲)

其他信息